根据美国和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,9月16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将对日本汽车的进口关税从之前的27.5%下调至15%。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指出,这一较低税率将适用于“日本产乘用车、轻型卡车及汽车零部件”。
尽管关税税率降低,但15%的进口关税仍然给马自达、斯巴鲁、三菱汽车等日本小型汽车制造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相比丰田、本田等“家大业大”、财力雄厚的日本车企巨头,这些规模较小,但在技术、设计等方面拥有独特魅力的日本“小而美”车企承受关税冲击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,它们将不得不继续在美国市场提价以求生存,而其利润可能会被关税化为乌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是上述“小而美”日本车企全球最大单一市场,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以马自达为例,2024年该公司在美国的销量同比增长16.8%,达到42.4万辆,美国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近30%。其中,马自达CX-5、CX-30、CX-50以及CX-90等车型是销量的主要贡献者。通过合理定价和促销策略,马自达在竞争激烈的美国汽车市场中保持了竞争优势。马自达此前曾计划2025年继续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,并将销量目标定为45万辆。同时,公司正积极研发新能源技术,以适应未来市场趋势。
美国同样也是斯巴鲁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。数据显示,2024年斯巴鲁在美国的销量为66万辆,同比增长5.6%。占其全球总销量的7成,其中近一半是从日本进口。如此高的销量占比,充分体现了其在斯巴鲁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。而斯巴鲁之所以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,主要归功于其品牌特性与美国主流家庭用车需求高度契合。美国消费者十分看重车辆的可靠性、安全性和功能性,而斯巴鲁正好满足了这些“务实”的需求。而且,美国许多地区冬季多雪,斯巴鲁的全时四驱系统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和通过性,因此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。
最后来看三菱汽车,美国依然是其全球销量最高的单一市场。2024年三菱汽车在美国的销量约为11万辆,同比增长26%,创下自2019年以来的最佳销量纪录。三菱汽车同样对美国市场寄予厚望。由于混动车在北美十分畅销,三菱汽车在今年7月宣布,该公司将于今年年底首次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推出混合动力车型。据悉,三菱汽车计划将2026款欧蓝德SUV的动力系统从燃油驱动切换为混合动力驱动。另外,根据三菱汽车去年公布的美国业务计划,该公司计划到2030财年将其在美国的车型数量从现有的4款扩展至8款,其中包括更多电气化车型。
总的来说,马自达、斯巴鲁、三菱汽车在美国销量上涨,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其中定价策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。据外媒报道,由于经济前景不明、通货膨胀预期上升,如今美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经济实惠的小型车或紧凑型车,而上述车企旗下车型素以“性价比”闻名,在美国市场上车型价格相当亲民,因此销量走俏。数据显示,2024年,美国多款平价车型的销量大幅上涨,例如日产Versa、三菱Mirage等。其中,三菱Mirage这款小型经济型汽车,去年在美国的涨幅高达125.2%。
此前,特朗普刚宣布加征汽车关税时,美国汽车行业分析师就指出,加征关税对美国平价车型影响更大,因为不只是马自达、三菱汽车等,就连通用汽车、福特、现代、本田等品牌在美国销售的平价车型大部分都在美国境外生产。这主要是因为平价车本身利润就不高,很多车企一般会选择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墨西哥生产再出口至美国。此前在满足《美墨加协定》要求的前提下,汽车从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关税为零。另外,很多日本车企也选择直接从日本出口至美国,此前关税仅为2.5%。如今15%的关税是此前的6倍,再加上平价车的车主本身就对价格格外敏感,因此这些小型日本车企受到的打击尤为沉重。
需要指出的是,尽管对于马自达、斯巴鲁、三菱汽车而言,美国是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,但其在当地销售的汽车大部分来自进口,三菱汽车甚至在美国完全没有产能。以情况最好的斯巴鲁为例,去年其在美国销售了66万辆汽车,其中一半来自进口。目前,斯巴鲁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拥有一家工厂,它是斯巴鲁在美国惟一的制造工厂,同时也是其在日本以外的惟一整车组装工厂。
至于马自达,其与丰田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合资建有一座工厂,该工厂已于2021年投产,产能为30万辆,马自达和丰田各占15万辆。作为在美国的第一个工厂,阿拉巴马州工厂对马自达产能布局全球化的意义重大,其在该工厂主要生产CX-50车型。根据《美国汽车新闻》的数据,2024年马自达在该工厂共生产了88336辆CX-50,其中约有12.2%被销往加拿大市场。截至目前,马自达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大部分是从日本和墨西哥进口。
而三菱汽车目前在美国没有任何产能,销售的汽车完全来自进口。据悉,三菱汽车此前在美国曾有一座工厂,位于伊利诺伊州,但早在2015年11月就停止生产,2016年5月最终关闭,该工厂后来被Rivian接手。自此以后,三菱汽车在美国销售汽车完全依赖进口,且均来自其日本本土工厂。相关数据显示,2024年三菱汽车从日本向美国出口了10.9万辆汽车。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与丰田、本田等在美国本土化率较高的日本大型车企相比,这些“小而美”日企目前主要依赖进口,受关税影响较大,抗风险能力较弱。根据美国在线汽车交易平台CarGurus今年7月进行的一项调查,自特朗普加征汽车关税以来,不少在美国的车企均上调了车型售价,三菱汽车是其中涨价幅度最大的车企,平均每辆车涨价2403美元。另外,斯巴鲁涨价幅度位居第三,达到824美元。
9月17日,根据日本财务省公布的8月贸易统计初值,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3.8%,至1.3855万亿日元,连续5个月下滑,且降幅进一步扩大。其中,对美汽车出口额大降28.4%,可见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带来的持续影响。随着特朗普政府将日本进口汽车的关税从27.5%下调至15%,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是否会迎来反弹备受关注。
企业方面,受汽车关税影响,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(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)合计营业利润将减少约2.67万亿日元,相当于这7家车企2024财年营业利润总额的3成多。
具体来看,根据马自达前不久发布的2025财年业绩预期,本财年净利润预计为200亿日元,较上财年锐减82.5%;销售额下滑2.4%,至4.9万亿日元;营业利润同比大降73.1%,至500亿日元。马自达方面预计,2025财年公司面临的关税成本可能高达2333亿日元;预计在美销量将下降8%,至40万辆。
斯巴鲁预计2025财年净利润比上年减少52.7%,降至1600亿日元;营业利润预计为2000亿日元,同比下降50.7%;2025财年全球销量预计为92万辆,比上年减少1.6万辆。其中,美国汽车关税预计将带来2100亿日元的额外成本。另外,原材料成本与汇率也将分别带来约750亿日元与240亿日元的负面影响。
三菱汽车将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下调30%,从之前的1000亿日元下调至700亿日元;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预计将下降至100亿日元,与之前的预期相比大幅下降75%;全球销量预期下调至86.9万辆。
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前高级研究员理查德·卡茨认为,像丰田这样规模大、盈利能力强的日本车企尚可以承受15%的关税,但对于利润本就微薄的小型汽车出口商来说,是难以承受的打击。Auto Forecast Solutions咨询公司汽车分析师萨姆·菲奥拉尼指出,如果小型日本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继续上升,它们将会失去现有的市场优势,并可能退出美国市场。
为应对美国汽车关税带来的严峻挑战,马自达、斯巴鲁、三菱汽车都在大力削减成本,并在美国市场加强与盟友的合作,提升在当地的产能。
例如,马自达方面表示,将持续提升与丰田合资建设的美国阿拉巴马州工厂效率,并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其产能。另外,马自达也对产品重心进行了调整,减少马自达3、CX-30等小型车的产量,这些车型主要从日本进口并受到关税较大影响。同时,公司将资源更多投向在美国本土生产的高利润率车型,如CX-50,以及从日本进口但利润较高的大型SUV——CX-70和CX-90。
斯巴鲁方面近期表示,将投资400亿日元扩大在美国的生产规模。此外,公司计划将斯巴鲁森林人车型的生产逐步转移至美国印第安纳工厂,减少进口依赖,从而降低关税对成本的直接冲击。此外,斯巴鲁还将继续深化与丰田的战略合作,共享电动汽车平台与动力总成技术,以降低研发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速度。从2026年起,斯巴鲁将在日本与北美同步推出多款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型。
三菱汽车也是一样,除了推进降本,该公司正考虑利用联盟伙伴日产在美国闲置的产能来生产汽车。三菱汽车首席执行官加藤隆雄此前曾表示,任何此类举措都有助于提高日产美国工厂的产能利用率,从而实现“两家公司的双赢”。